三国无疑是一段充满变幻莫测的历史时期,故事跌宕起伏网上配资,人物形象鲜明生动:有神机妙算、足智多谋的诸葛亮,有面厚心黑、心机深沉的刘玄德,有义薄云天、忠肝义胆的关云长,还有老谋深算、步步为营的司马懿……
翻开三国史册,就如同在和那个乱世中的一批批不同生命进行心灵对话。
从曹孟德的言行中,我们读到他对天下苍生深切的牵挂,那句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”不仅写出了战乱的惨烈,更道出了生灵涂炭时百姓的无助与痛苦;“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”,令人感同身受。
从孙权身上,我们体会到“自古英雄出少年”的豪情壮志;而从曹植的才华与遭遇中,又悟出才华横溢并非人生顺遂的保障。
尤其随着罗贯中先生的《三国演义》问世,三国故事逐渐与每个少年的热血心灵紧密相连,一旦翻开这段历史的篇章,仿佛开启了属于少年的热血世界大门。
在掀开那些豪情壮志的篇章时,三国里其实还隐藏着一抹柔情似水的温柔,只是那温柔的身影多是几位代表柔情的女子,常常被人忽略。
她们宛如隐秘的音符,在耳畔轻轻荡漾,若不细心阅读那些文字,便极易被人遗忘。
展开剩余88%杜牧的咏史诗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”,提及了谁?为何曹操想将她们囚禁在精致华丽的铜雀台内?
周瑜英年早逝,貌美如花的小乔又和谁携手共度下半生呢?
故事的开端,还是得从占据东南大地的东吴说起。东吴的真正开创者,是孙策与孙权的父亲——孙坚。东汉末年,孙坚一出场便立下赫赫战功,扬名诸侯,甚至夺得代表皇权的传国玉玺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,关羽初次惊艳天下的“温酒斩华雄”之战,实际上历史上真正斩杀华雄的却是孙坚。
然而随着演义版本的广泛流传,孙坚渐渐被淡化成幕后角色,不少不了解真实历史的人甚至误以为他只是刘备、曹操等人的配角。
孙坚在位期间,为儿子孙策打下了坚实的人脉基础,麾下黄盖、程普等忠臣老将誓死保卫孙家江山,这为孙权日后脱离袁术势力提供了巨大的支持。
脱离袁术束缚的孙策,恰如龙回大海,虎归山林,回到真正可以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。凭借父亲的积累和自身的胆识谋略,他先后攻下了长江以南数十座城池。
也正是在这段时间,他结识了周瑜。《三国演义》因尊刘贬曹,着力刻画蜀汉人物,选择性删去了许多东吴、曹魏的重要描写。
本可成为“隆中对”般深刻谋划的情节,竟只化为三言两语的简略梗概。
历史明确记载,孙策与周瑜相遇后,竟从午后谈到次日中午,二人丝毫不觉疲倦。正是在那次长谈中,周瑜为东吴制定了首个“未来五年计划”。
当然,他万万没想到,这个计划还为他带来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。
这场计划的开端,就是实施三十六计中的“围魏救赵”。
袁术虽然出身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,麾下兵强将猛,但却如曹操所评“鼠目寸光”,不过是坟墓中待朽的尸体。
孙策献上传国玉玺后,袁术竟妄想继承汉朝国祚,自称皇帝,却不知新朝刚败,人心未散,时机未到。
各路豪杰趁乱起兵,谁不想效仿当年汉高祖布衣起义?只是他们多半不敢出手。
就连刘玄德在“青梅煮酒论英雄”时,也只能借雷声掩盖内心的雄心。
袁术小儿有胆无谋,不听忠言,最终只能成为他人刀剑下的一缕亡魂。
袁术死后,其手下将领纷纷投靠其他势力,杨宏、张勋看中孙策,欲率兵归附东吴。但盘踞皖城的刘勋搅局,致使两位将领转投他方。
孙策素有“小霸王”之称。“霸王”原为秦末项羽自称,意指天下无敌。
但随着历史流转,霸王一词渐被赋予刚愎自用的负面意味。
孙策也难逃此怪圈,或许这就是超群者的通病——锋芒毕露,难免招致非议。可孙策却如俗话说的“身在此山中,难识庐山真面目”。
他立即集结兵力,决心与刘勋决一死战。
性情刚烈且谋略超群的周瑜,及时劝阻孙策:“主公不可怒而行兵,难道要重蹈覆辙吗?”
孙策冷静下来,换了恭敬的态度请教周瑜,后者微笑答道:“略施小计,轻松取皖城。”
孙策遂派使者携重礼拜访刘勋,恭贺其“新得”两位将领,声称愿意臣服听命。
刘勋自满之下,中计挥兵北上,巢中却防守空虚。孙策趁夜色率骑兵悄然攻入,轻松夺城。
入城后,孙策推行怀仁政策,安抚百姓,赢得民心。
当地有乔姓望族,家族显赫,拥有数千亩良田。此时乔老者见孙策气宇轩昂,料想他未婚,决定与之联姻。
大乔就此进入历史舞台,既是礼物也是政治棋子。历史如同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复杂多线交织,向未知前行。
乔老者既为家族利益着想,也为女儿前途深谋远虑,决定促成联姻。孙策见大乔,情投意合,反应积极。
读历史之深,总能感受到古人智慧,前朝旧族通过婚姻一跃成为新朝勋贵,乔老者由此得名“乔国老”。
不曾预料的是,另一条感情线悄然萌芽。东吴军入皖城时,小乔也在人群中出现,天仙般的容颜使她迅速脱颖而出。
周瑜尚未婚配,素有才貌双全之名,被小乔吸引,却因军营身份难以明言,只能暗暗守候。
民间有句俗语:“姻缘棒打不散”,意谓真命天子即使错过也终会重逢。
果然,二人在皖城艺馆再遇。周瑜弹琴,小乔拨弦,琴声清澈悠扬,似从湖水中捞起,轻灵而湿润。
周瑜被琴声深深吸引,称赞“高山流水遇知音”。小乔羞涩心动,不敢主动。
丫鬟早察觉小姐心思,回家后告知乔国老。老者即向孙策提亲,孙策欣然同意,协助筹备婚礼。
周瑜与小乔借政治联姻,终成美满夫妻,琴瑟和鸣,不久诞下一女。
遗憾的是,孙策早逝,周瑜被任命水军都督,负责东吴水师。二人虽经历一段平静,却难逃乱世纷争。
曹操统一北方后,将目光转向江南。吟诵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,誓在生前再续华夏统一。
八十万大军南下,荆州投降,刘备败退,唯有东吴抵抗。孙策遗言“外事不决问周瑜”,成为关键。
孙权召周瑜归来,周瑜鼓励:“大臣可降,主公不可降,一降便是死路。”
孙权当场破案怒斩反降者,东吴上下团结一致,赤壁之战由此打响。
周瑜一战成名,诸葛亮感叹:“天下能与我匹敌者,公瑾也!”两人相互忌惮,若相逢战场,胜负难料。
智者博弈,机谋已算尽,胜负只差一口气。诸葛亮巧妙拿捏周瑜脾性,三次激怒其后结束年轻生命。
历史虽冷酷,却令人惊叹于诸葛亮的智慧,同时也为小乔的命运感到心痛。
本应恩爱携手到老的夫妻,政治卷入后却无力掌控自身命运,难怪崇祯临终前告诫女儿:愿你生生世世别生在帝王家。
失去孙策后,小乔孤独许久,为抚养女儿只能坚强生活,直到女儿长大,选择追随父亲遗志。
有人说大乔、小乔最终被送往曹魏,因曹操钟情她们美貌,通过政治手段迫使东吴让步。
我更倾向相信前者网上配资,因为它让我在冰冷的历史中看见了一缕人情温暖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